【公校vs私校】公立高中会给学生们带来的四大疑难问题!

之前在公私校对比中【终极解答】上公立高中还是私立高中?留学生到底该如何选择?!小编带大家分析了要不要从公立高中转到私立高中,以及转学的原因。那么,今天继续接着这个话题来讲讲孩子们在公立高中会碰到的一系列问题。

01

被英语学习拖了后腿

比如一个已经修完12年级高等函数,英语却还在ESL里折腾 (这在高年级来的留学生群体里很普遍) 的学生,必须多用一年的时间去完成11年级和12年级英语,才能顺利进入大学。这就拉长了学生的高中学习时间,延迟了早已订好的大学计划。

很多家长送孩子去公校的原因是本地学生多,有一个好的语言环境,但有时候所谓的语言环境其实是一种虚名。确实,有些留学生做到了最大限度地去和本地学生接触,融入了西方文化,交到了“洋”朋友。但是,大部分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他还是会去寻找能说母语的人给予支持,所以就出现了公校里留学生群体在一起,本地学生群体在一起;说英语的学生在一起,说汉语的学生在一起的现象——这不是学生的问题,也不能说本地学生排外。

趋同性是符合社会学原理的合理现象。但是,大学是不管你是否在英语语言环境里完成学业的学生,他们要的是实打实语言成绩 (8年级或之前就来留学的除外)。以多伦多大学为例,对于留学生的最低语言要求为雅思6.5,单项不低于6。但是公校不提供或者很少有针对性地提供雅思培训,这使得一个完成高中学习的学生,不一定能到大学要求的雅思成绩。公校的留学生多半还需要在课余时间找课外的雅思培训班上课。

02

选到的课程,对申请大学没有价值

比如安省高中11和12年级课程里,只有代码是以U(University大学)或者M(Mixed 大学/专科混合)结尾的才是适用于大学的课程,而C类课程是只有专科(College)才认可的。一般来说,申请大学总共需要6个U或者M的课程的成绩,大部分学校会要求6门课程中包括数据管理,微积分,12年级英语三门,而其他课程的选择则要看不同大学不同专业的要求来确定。

提醒一下低年级的同学们,千万不要认为选课只有到了12年级才比较紧急重要。一定要尽早规划自己的未来,确定自己心仪的大学和专业。只有确定了大学的要求,我们才可以明确12年级应该选哪些课,而有些12年级的课程是需要11年级,甚至是10年级的课程做基础的。“倒推选课法”是最有效率的选课方法,记住,“任何不以大学要求为导向的选课都是浪费时间”!

03

开始了“独行侠”的生活

有很多学生融入的非常好,尤其是年纪比较小的时候就出来留学的孩子,在他们身上几乎看不到文化冲击的痕迹。但是大部分刚刚出来留学的孩子,会感觉自己像是一个一下子被丢进了波涛汹涌大海里的旱鸭子,手足无措,心灰意冷。这一点在高年级才出来留学的孩子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高年级的孩子身上背负着比较重的学业压力,顶着上名校的期待,他们很难有机会沉下心来慢慢体会“西方教育”的优势,而且语言造成的不适应在这种情况下会被成倍放大。由此带来的心理问题,远比有没有上名校更值得引人注意。

家长们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经常跟孩子做有效沟通,帮助孩子梳理不良情绪。学生朋友们也要坚强一点,通过运动、倾诉等健康方式排解自己的紧张和压力,不要做了情绪的奴隶。

04

成了“没人管”的孩子

在国内,学生从早上6点的早自习,到晚上10点的晚自习都在班主任、各科老师的监管之下,即便自我管理能力不是太好,学校也没有给他太松散的机会。然而加拿大公校的在校时间是早上9点到下午3点,满打满算6个小时,还有一个小时是用来吃饭的。下午放学后就更是没人管的节奏。在国内,不做作业老师在屁股后面追着要,动不动就请家长。

而在公校,学生不做作业,老师无非是不给这个作业的分而已。迟到早退旷课之类在国内看来无比严重的事情,在公校好像也没什么处罚(除了成绩会受影响之外)。如果学生的自觉性不是那么高,自我约束能力不是那么强,那把孩子放在公校里,细思极恐。

GEA Open House

每周一、周三、周五、周日,

上午10-12点